研討會論文是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主要用於在專業會議上展示研究者的初步成果或創新觀點,並透過同儕互動獲得反饋。這類論文通常具有即時性與互動性,與期刊論文相比更側重階段性發現的分享,而非完整研究成果的呈現。
定義:
學術界中研究者於專業會議發表的成果,目的在促進知識交流與即時討論。內容可為實證研究或理論探討,需符合科學寫作規範,但格式較期刊論文彈性。
結構精簡:通常包含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與討論,篇幅約12-20頁。
即時反饋:透過口頭報告或海報展示,與聽眾直接互動以精進研究。
階段性成果:常呈現探索性發現,後續可擴充為期刊論文。
在台灣投稿研討會論文,真正的入口其實是由各式各樣的「主辦單位」所組成的網絡。這些投稿管道雖不像期刊投稿那樣集中、穩定,但也因為多元,反而提供了更彈性的舞台,讓學術與實務研究者能依不同需求找到合適的發表場域。
其中,由大專院校主辦的研討會是最常見、也最穩定的投稿平台。舉例來說,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所舉辦的「經營與管理實務研討會」就提供了清楚的投稿規範與獎勵制度。投稿者需透過官方網站上傳Word格式的摘要與PDF格式的全文,並依指示完成報名與費用繳交。論文經審查後,不僅會公告結果,還可能被推薦至《品質與效率學刊》進行期刊發表,優秀作品更有機會獲頒最佳論文獎。
除了學校,由專業學會或基金會協辦的研討會也是另一穩定管道。例如中華六標準差管理學會與臺灣品質文教基金會常與學術機構合作舉辦研討會,並建置了完善的線上投稿系統,支援格式審查、雙向匿名審查等標準流程。這類會議通常偏重實務應用,對產業界研究者來說是理想的投稿對象。
IOP Conference Series
專注物理科學領域,提供快速出版(最快6週)與嚴格的同行評審,論文開放存取後平均下載量達2,400次/年。
Global Conference Alliance Inc.
涵蓋美加、澳洲等地研討會,要求APA格式與雙盲審查,審稿週期約14天,接受全文(4-10頁)與摘要投稿。
ICEED
強調研究原創性與方法論,審稿流程包含初步篩選、專家盲審與修改階段,通過後納入會議議程與論文集。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採用雙盲審查,審稿重點包括原創性、方法嚴謹性與貢獻度,提供作者修改建議並要求限期回覆。
格式規範:多數研討會要求APA或特定學術格式(如IOP的LaTeX模板)。
審查機制:國內外普遍採用「雙盲審查」,部分會議另設形式審查淘汰不符格式稿件。
費用與時程:需留意報名費(如台灣研討會非投稿者參加費1,000元)與截稿、修改期限(通常1-3個月)。
這些平台常常會集結當年度各類型研討會資訊,而且更新頻率高。
各大學的公告頁面:像是台大、政大、中研院都會有「學術活動」或「研討會資訊」公告,尤其是人文社科相關。
學會網站:例如「台灣傳播學會」、「台灣行銷科學學會」、「台灣社會學會」等等,每年固定辦年會,而且通常開放非會員投稿。
找你熟悉的某位學者或你覺得寫得不錯的碩博論文作者,看他們最近一年都在哪些會議發表,再回頭查那個研討會的官網或徵稿歷史。
關鍵字可以用:「作者名 + 研討會」、「論文標題 + conference」、「學會名稱 + 徵稿」。
比如你設定:「研討會 徵稿 site:.edu.tw」,每當台灣學術單位網站出現新研討會消息,你就會收到提醒。搭配時間詞(如「2025」或「春季」)效果更好。
論文投稿至研討會的可行性取決於內容原創性、主題契合度與發表紀錄三大關鍵因素。
提供一般研討會論文的篇幅範圍(例如通常為4-8頁),說明長度通常視主辦單位而定,並可附上投稿須知中對篇幅的常見規定說明與範例。
解析一般研討會論文常見的基本架構,包括:
標題與作者資訊
摘要與關鍵字
引言
研究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未來工作
參考文獻
💡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論文寫作技巧,歡迎點擊這裡延伸閱讀一系列主題文章
不同研討會雖然主題多元,但對於論文排版與格式的要求通常都有一套標準規範,目的在於確保所有投稿文件的可讀性與評審一致性。
排版方面,常見的要求包括:
字型使用標準如 Times New Roman 或標楷體,12pt 字號為主。
行距通常設為 1.5 倍或固定 20pt,以保留審稿者的批註空間。
頁邊距設定也需留意,常見規格是上下左右各 2.5 公分。
有些研討會會要求雙欄排版,特別是工程與資訊領域,這時就必須額外調整段落縮排與標題層級。
最實際的建議:一定要下載並使用主辦單位提供的格式模板。這些模板通常包含好幾層隱藏的設定(如標題樣式、內嵌字型),直接套用能節省大量時間,也能大幅減少被退件的風險。千萬別憑記憶自己排,格式問題不是創意表現的空間,而是學術投稿的基本門檻。
則多依研討會主題領域而定。社會科學與教育類型多偏好 APA 格式,而工程、資訊與自然科學則常採用 IEEE。無論是哪種格式,重點都在於一致性與正確性,包括文內引用的標示方式與文末參考文獻的排列順序都不可混亂。
原則上所有圖表都應有標題與編號,並置中對齊。圖片須清晰、解析度達 300dpi,表格則建議使用簡潔線條,不可過度裝飾。若引用他人圖表,務必標明資料來源,避免學術倫理爭議。
國內外研討會平台(如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Airiti Library、ACM Digital Library、IEEE Xplore)
大學機構典藏(如NTU Scholars、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使用關鍵字搜尋技巧(搭配年份、主題篩選) 並提醒讀者注意公開與非公開的資料取得方式。
在撰寫研討會論文時,了解實際範例有助於掌握其架構與內容要素。以下提供兩個實際範例,供讀者參考:
此研討會提供了詳細的論文格式範本,主要要求包括:
版面設定:A4紙張,上、下、左、右邊界皆為2.5公分。
字體與字級:中文使用標楷體,英文及數字使用Times New Roman。標題字級為20級,作者姓名為14級,摘要與關鍵詞為12級,內文為12級。
行距與對齊:單行間距,左右對齊。
頁碼:置於每頁頁尾,置中對齊。
章節標題:主標題以國字數字編號(如:一、二、…)順序排列置中對齊;子標題為標楷體14級字,向左對齊,並以1.1、1.2、1.3顯示;次標題12級標楷體,向左對齊,並以1.1.1、1.1.2顯示。
圖表與數學式:圖表需有標題與編號,表格標題置於表格上方,圖形標題置於圖形下方。數學式需編號,編號置於括號內,靠右對齊。
參考文獻:依APA格式編排,中文文獻在前,按筆劃順序排列;英文文獻在後,按字母順序排列。
標題:應簡潔且具吸引力,能在3公尺外清晰可見。
作者姓名與單位:置於標題下方,並可附上單位標誌(logo)。
將海報劃分為明確區塊,如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
內容應簡潔明瞭,避免冗長文字。
字體:使用易讀的字體,如Times New Roman或Arial。標題建議使用72 pt,內文36–44 pt。
顏色:選擇對比明顯的色彩搭配,確保可讀性。
背景:避免使用過於花俏的背景,保持簡潔。
優先使用圖表呈現數據,圖表應有標題和編號。
圖片解析度應達300 dpi以上,確保清晰度。
避免使用灰色背景和網格線,以提升打印品質。
Jerome 是位有多年經驗的自由撰稿作家、數位行銷專家,目標通過提供準確有用的訊息來幫助學術作者發表作品。擅長SEO、內容行銷及社群媒體策略,致力於提升品牌在線上的能見度和互動。
您的日程安排,我們最關切 AsiaEdit 採用個性化的編修方法。
香港灣仔軒尼斯道99號
彰顯大廈 2101室
上午 9:00 至下午 6:00
(+852) 2590 6588
發布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