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小論文是一個結合主題探索、資料蒐集、分析與個人觀點展現的過程。
在撰寫引言時,需說明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讓讀者理解這個主題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則根據大綱分段敘述,每段聚焦一個核心觀點,並以資料佐證,適時引用並標明出處。
結論則總結研究結果,提出個人觀點與未來展望。
完成初稿後,必須仔細修改,檢查語法、格式與邏輯,使內容更精煉且具說服力。切記,資料引用必須遵循正確格式,避免抄襲,並將所有參考文獻列出。
利用ChatGPT進行靈感發想、資料彙整、結構規劃或語句潤飾,可以提升寫作效率與品質。舉例來說,當你遇到論點卡關時,可以請ChatGPT協助延伸想法、提供不同觀點,甚至幫助你釐清研究架構。
然而,AI僅能作為輔助工具,最終內容仍需由作者自行判斷、修正與整合,並確保資料來源正確、論述具備原創性。無論是生成內容或查找資料,引用時都必須標明來源,避免抄襲與學術不端。
高中小論文是高中生針對特定主題進行探究、資料收集、分析與詮釋後,撰寫成篇幅較短(通常10頁以內)的研究報告。這類小論文希望培養學生的主題探索、邏輯思辨、資料整理與表達能力。
許多高中會舉辦小論文比賽,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研究,並將成果投稿至中學生網站等平台。小論文不僅是學習歷程的重要組成,也成為升學申請時展現學術能力的加分項目。
部分比賽或學校可能要求包含封面頁、摘要或引註資料等。無論結構如何調整,重點在於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與資料來源的清楚標示。
根據「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引註及參考文獻格式範例」,以下是小論文參考文獻格式的整理:
一、書籍類
二、期刊論文類
三、文集論文類
四、學位論文
五、報紙文章
六、法規
七、網路相關資源
這些格式需根據實際引用的文獻類型選用,並注意作者、出版年、標題、來源等資訊的正確排列與標點。
小論文格式較簡化,強調作者、年份,並不使用註腳,與傳統論文有幾點不同。
以下是小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與傳統論文(如APA、MLA等)常見差異:
1. 引註方式
2. 作者標示
3. 機構作者
4. 參考文獻排列
5. 格式細節
6. 特殊來源
網路上找得到的多屬於傳統學術論文格式產生器,並沒有專門針對「小論文」這種篇幅與需求都比較精簡的版本。
若想快速整理排版,你可以把格式規格丟給 ChatGPT 之類的 AI,讓它代勞排版細節,再親自核對字體、行距、標題階層等是否符合指導老師的要求。
要留意的是,哪怕內文百分百原創,只要經 AI 處理過,偵測系統仍有機會判定「這篇看起來像 AI 出手」。
如何降低被誤判風險?延伸閱讀那篇有更完整的檢查與調整技巧,建議一起參考。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香港灣仔軒尼斯道99號
彰顯大廈 2101室
上午 9:00 至下午 6:00
(+852) 2590 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