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英語影響您發表研究的機會!

論文口試求生指南來了:論文口試回答不出來?Dcard 口試簡報的要點

18 June 2025

學術論文簡報三大核心

  1. 濃縮重點,讓委員快速理解
    論文動輒數百頁,委員未必有時間細讀。簡報必須在有限時間內,精準傳達研究精華,讓聽眾一聽就懂。
  2. 展現學術嚴謹
    學術簡報不同於商業簡報,必須清楚交代研究動機、方法、資料來源與分析過程,讓每個步驟都有依據,展現專業態度。
  3. 突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很多報告花太多時間在背景與方法,卻忽略了最該強調的「研究成果」。記得,所有鋪陳都是為了讓成果發光!

口試投影片內容結構:從緒論到結論

PPT 內容一般架構

  1. 背景介紹
  2.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文獻回顧
  4. 研究方法與架構
  5. 實驗設計/案例分析
  6. 研究結果
  7. 結論與未來展望

有Dcard學長姐強調「Outline → 背景 → 研究方法 → Case Study → 結論 → 展望」能讓委員快速抓到重心,尤其當口試時間被壓縮時,先擺研究方法可及早展示貢獻

簡報摘要與預期結論:一開始就抓住委員目光

  • 多數學術文章有「摘要」,但簡報常常忽略這一塊。建議開場就用簡報摘要,快速說明研究對象、方法、主要發現與結論,讓委員一開始就有全貌。
  • 例如:「本研究訪談4家公司、12位學員,從16萬字逐字稿歸納出15個認知基模、24個教學基模,最終提出三角學習理論(TLT)。」

緒論: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 大字流(大標題+關鍵字)呈現研究背景,搭配實際照片或經驗,讓委員感受到你的研究與實務連結。
  • 研究動機與目的可用刷黑畫面+疊字,以問題引導,強調關鍵字如「認知基模」、「教學方法」、「學習理論」。
  • 研究目的建議用逐段出現,讓委員聚焦每一點。

文獻回顧:重點整理,圖文並茂

  • 大字流標題切割文獻主題(如「企業教育訓練」、「企業講師」、「學習理論」、「基模」)。
  • 重要文獻用大字流強調,輔助說明則用半圖半文,避免投影片過於單調。
  • 學習理論部分可用圖像化搭配大字流,介紹理論大師與核心概念(如 Pavlov 的狗、Skinner Box、Bandura 社會學習實驗)。
  • 文獻整理時,將大量文獻濃縮成關鍵特色,用紅字或動畫強調重點,最後用大文字方塊總結。

實戰技巧:口試簡報投影片設計與資訊呈現

投影片設計:大字流、半圖半文、圖像化

學術簡報不等於枯燥!善用大字流(只放標題與關鍵字)、半圖半文(圖文並茂)、圖像化(流程圖、理論架構圖),讓內容更易懂。投影片內容建議「講到才出現」,避免一次塞滿,讓委員跟著你的節奏走。

條列與表格:資訊一目了然

若有步驟、統計或重點整理,可用條列或表格呈現。

頁數與時間控制

  • 頁數建議:30–40 頁最常見;也有人用到 100 頁,端看口試時間與指導教授風格。
  • 時間分配:多數學校建議 20–30 分鐘;少數老師愛聽細節,可談到 1 小時。先問教授再決定。
  • 內容安排:重點式呈現,堅決避免「把整章論文複製貼上」。每章節只留必要重點,圖表+一句話說明最討喜。

視覺設計與細節

  • 圖表:用形狀或線條符號區別系列,不只靠顏色;黑白列印才不怕「全灰」。
  • 字體:常見組合是標楷體(中文)+ Times New Roman(英文)。若全英文簡報,考慮混用 Noto Serif 與 Arial,能兼顧閱讀性。
  • 美編:有老師特愛「乾淨風」,也有人偏好「雜誌型版」;事先詢問可避免返工。
  • 英文文法:Grammarly、Writefull、DeepL Write 都能事前把關——用機器抓錯誤比被委員現場抓包好太多。

PPT 常見問題

  • 講不完:務必演練,多用倒數計時器(如手機秒錶或簡報筆內建計時)。
  • 離題:每張投影片都要能對應研究問題;若放不下,寧可放進備用投影片。
  • 逐字稿:把重點寫成 bullet,加上口語筆記即可;「念稿」會讓聽眾自動放空。

論文寫作與簡報3共通原則

原則1:熟悉內容,才能自信發揮

對論文內容要非常熟悉,才能在簡報時不看稿、與委員互動,展現專業。不建議照稿念,除非你對內容不熟。建議只在投影片上放標題與關鍵字,提醒自己即可。

原則2:翻譯與引用,AI 工具只能輔助,不能全靠

翻譯軟體(如 Google 翻譯、ChatGPT)只能當輔助,絕不能直接複製貼上。務必親自閱讀原文,確認內容正確。注意用語本地化。

原則3:文字運用,通順、易懂、重點明確

句子要通順,建議自己唸過一遍,卡住就要修正。標題要簡單明瞭,同類標題可對仗,提升專業感。引用文獻時要適當改寫,避免抄襲,並確保不偏離原意。

口試流程與準備

禮儀與細節:小地方也能大加分

  • 注意口試禮儀,如不要擋到委員視線、主動準備茶點、報告時看著委員而非螢幕。
  • 若換教室或現場有變動,主動詢問老師報告位置,展現細心。
  • Q&A 準備要充足,可請學長姐協助模擬問題,預先準備多種答案。

口試委員組成與邀請

  • 標準流程:指導教授通常會協助敲定口試委員,成員大多包含校內外教師及業界專家。全程約 1–3 小時,由學生報告後進 Q&A。報告比稿件更考驗表達與條理;Q&A 則檢驗研究深度。
  • 若需自行邀約:先詳閱系所規定,再以電郵聯絡,記得 CC 指導教授以提高回覆率——教授們一看就知道這不是「單打獨鬥」的信件。
  • 邀請困難時:可向所長或系主任求援,他們對學術圈「誰比較有空」往往一清二楚。
  • 冷知識:有些系所對「異地委員」有交通補助標準,提前確認能避免口試日場面尷尬

論文初稿寄送時機

  • 寄送時間:建議至少提前兩週,最晚一週為底線,讓委員有足夠時間閱讀。
  • 紙本或電子檔? 先問清楚老師偏好,假如寄紙本,記得同時以 email 提醒。
  • 錯誤處理
    • 標點、格式等小問題可做勘誤表放在簡報尾頁。
    • 若內容有重大修正,立即寄新版電子檔並說明理由,避免委員「版本錯亂」。

論文印刷建議

  • 平裝初稿:方便委員做筆記;過度裝訂反而不便批註。
  • 彩黑混印:重要圖表用彩色,其餘黑白即可。研究經費留一點,日後投稿也用得上。

現場準備

  • 餐點與伴手禮:依實驗室傳統準備即可,重點是「誠意」而非「華麗」。
  • 文件:評分表、審定書、委員簽到表,裝一個透明文件夾,按順序放好。
  • 協助事項:請學弟妹協助計時、錄音、拍照,減輕自己腦內多執行的負擔。
  • 線上口試:若使用 Webex、Teams 或 Google Meet,提早測試螢幕分享與錄影;斷線時記得備用行動網路。

口試後論文修改

時程來說,從 2 天到一年都有;平均 2–4 週較常見。而修改原則,指導教授與口委意見都要納入;若短期內無法完成,在未來展望說明可行的改進方向。

參考資料

論文口試心得–多少也跟寫作有關 學術論文簡報技巧:口試簡報的技術、福哥簡報觀點(1)-論文簡報目標

從新生到口試(Part 2)關於論文口試的常見問題與建議

碩論口試 Powerpoint 要點

口試報告跟ppt問題

附註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LinkedIn Weibo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Invoice Number

Invoice Number

If the current upload is a revision of a document previously submitted to AsiaEdit, let us know the original invoice number to ensure the most competitive quote.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We’d love to know how you discovered AsiaEdit so that we can better reach other authors like you in the future. If you heard about us/from us on multiple platforms, please choose the earliest you can recall. Choose “Returning client” if you’ve worked with us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