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請研究所的過程中,推薦函經常被誤認為只是格式要求的一環,實際上它的作用遠比多數人想像得更關鍵。履歷表列出了經歷,自傳寫下了動機,但這些資料大多來自申請者本人,缺乏外部觀點的印證。推薦函則剛好補上了這個缺口,提供一種從第三方角度出發、基於實際互動經驗的觀察。
例如,一位指導教授若能具體描述你在研究中展現的邏輯推理能力或在團隊討論中的領導表現,這些都屬於成績單無法量化、但在學術領域極具價值的特質。當這些特質經由具公信力的第三者佐證,往往能讓申請資料更立體,也更具說服力。
推薦函的另一層重要功能,是在申請過程中成為一種信譽背書。它不是申請人對自己的再次重申,而是來自教授、主管或合作者對你專業態度、潛力與人際互動能力的具體評價。
在競爭激烈的領域裡,很多申請者的分數與履歷都相當接近,而這時,一封能夠清楚描繪你「怎麼做出成果」、而非「做了什麼」的推薦函,往往會成為決策的分水嶺。換句話說,它讓你在評審眼中不再只是資料庫裡的編號,而是成為一個值得投資、已被他人驗證過的學術夥伴。
推薦函不只是內容的敘述,更是推薦人本身的名譽、人脈與背景,對你投下的一票信任。在學術與專業圈中,某些評審看到熟悉的名字,或來自知名機構、實驗室的推薦信,潛意識中就會賦予申請者更多信任感。
這並非純粹的「拼人脈」,而是一種現實的認知心理效應:來自某些高度專業或具影響力圈層的證人,等於是在告訴評審「這個人值得注意、我已經為你篩選過」。
但這也意味著,推薦信的價值不能只停留在模板式的讚美詞句,更要讓「證人」的視角發揮效用。若能從推薦人獨有的專業脈絡出發,補充自傳與成績單無法呈現的潛能特質、學術態度、合作精神等,就能讓你的形象在評審腦中立體起來——不只是一份履歷,而是一個被信任、被投注未來可能性的對象。
推薦信通常遵循正式書信格式,結構清晰、重點明確。
比如在推薦信的一開始,推薦人通常會簡單介紹自己,「我是國立某大學商學院的副教授,曾在2022到2023年間擔任申請人撰寫的專題論文指導教師」。這段自我介紹看似制式,實際上是建立可信度的關鍵,它讓審查委員知道:這封信是從什麼角度、什麼關係出發來觀察申請者的。
尤其當推薦人能具體說出自己與申請者互動的場景與長度(如「共事一年半,期間共同執行三項研究專案」),信件的說服力就不再只是語氣上的強烈,而是基於真實經歷的觀察與信任。
以下是常見的架構:
推薦信的價值,在於從第三方角度揭示申請者在自傳與成績單中難以展現的面向。以下是幾個建議:
具體實例說明:舉例說明申請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現,如在研究專案中的創新思維、在團隊合作中的領導能力等。
比較與評價:將申請者與同儕進行比較,指出其在群體中的突出表現,例如「在我教過的學生中,申請者的研究能力名列前茅」。
個人特質描繪:描述申請者的個人特質,如堅持不懈、主動積極、適應力強等,這些特質往往在成績單中無法體現。
透過這些補充,推薦信能夠為申請者的整體形象加分,讓招生委員對其有更全面的認識。
一封理想的推薦函通常控制在一頁以內,約400至600字。過長可能使重點模糊,過短則可能顯得內容不足。掌握適當的篇幅,有助於提升推薦信的說服力。
針對研究所申請所撰寫的推薦信,不能只停留在「他很認真」、「她表現很好」這類安全又空洞的形容詞上。真正有說服力的信,得能抓出申請者在三個關鍵層面上的表現:學術能力、研究潛力,以及與人共事的能力。
學術能力可以從他在課堂中解讀複雜理論的速度、或獨立完成閱讀報告的深度來判斷;研究潛力,則可以透過他在專題或實驗設計上的創意與堅持被體現出來。而團隊合作能力,往往藏在細節裡——他是否願意聆聽別人的建議?是否能在小組裡自然扮演協調者或推動者的角色?
撰寫時,推薦人最重要的不是堆砌華麗語句,而是選對切入點,用自己真實的經驗去「畫出」一個立體的人。選一兩個關鍵場景,講出他怎麼做決策、怎麼處理困難、怎麼和別人互動。這種「有畫面、有細節」的推薦,比起一長串泛泛之詞,更能打動審查委員。
畢竟,教授們看過太多模板,他們要找的,不是誰講得最用力,而是誰講得最真實。
適用對象:理工科系、已有研究經驗的申請人
推薦人身分:指導教授
To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I am writing with great enthusiasm to recommend Ms. Alice Wu for admission to your Master’s program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s Alice’s undergraduate thesis advisor for the past year, I have had ampl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her intellectual curiosity, dedication, and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pursue challenging research topics.
Alice joined my lab in her third year and quickly distinguished herself as one of the most proactive and self-motivated students I’ve worked with. For her thesis, she investigat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 composites—a project that required not only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but also the design of customized experimental setups. Alice handled both aspects with exceptional care and rigor.
Beyond technical skills, Alice brings a thoughtful, collaborative spirit to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 She often initiated discussions with graduate students, volunteered to help others troubleshoot lab equipment, and even helped streamline our sample tracking system.
I am confident that Alice will thrive in a demanding graduate program. She is not only academically prepared but also deeply driven by scientific curiosity. I strongly recommend her without reservation.
Sincerely,
Prof. Daniel Kuo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 開場白清晰,不拐彎抹角:
“I am writing with great enthusiasm…”
這不是模板式的句子,而是自然地傳達熱情。接著立即點出推薦人的身分(thesis advisor),建立信任感。
2. 說「怎麼做」,不是「做了什麼」:
“She investigated… required not only… but also…”
這段強調過程中主動設計實驗、文獻蒐集,展現了研究能力而非單純的結果。
3. 展現人際特質和主動性:
“She often initiated discussions… helped streamline…”
這不是流水帳,而是以具體行為暗示她在團隊裡的價值與貢獻,讓她看起來不只是一個「完成作業的學生」。
4. 結尾語氣有力但不浮誇:
“I strongly recommend her without reservation.”
這樣的句式雖常見,但放在全文鋪陳之後,顯得自然且有說服力。
適用對象:轉職型研究所申請者、有工作經驗者
推薦人身分:行銷部門主管
To whom it may concern,
I am pleased to write this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for Mr. Eric Lin, who served as a marketing associate under my supervision at Vocus Tech from 2021 to 2023. During that time, Eric consistently impressed me with his analytical mindset, adaptability, and genuine eagerness to learn—traits I believe make him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your 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program.
In our team, Eric was tasked with performance tracking for over 20 product campaigns. But what made him stand out was his ability to go beyond reporting. He developed a custom dashboard to automate ROI analysis, reducing our team’s weekly reporting time by nearly 40%. He also initiated a data-cleaning protocol that helped resolve several long-standing attribution inconsistencies.
Eric’s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equally notable. He often acted a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data team and creative leads, translating technical insights into actionable suggestions. This ability to think strategically while remaining grounded in data made him one of the most valued members of the team.
While Eric is now pursuing a different path, I have no doubt that he will approach his graduate studies with the same drive, clarity, and thoughtfulness he brought to our organization. I wholeheartedly support his application.
Best regards,
Jessica Chao
Marketing Director, Vocus Tech
1. 開場先補上背景資訊,讓讀者不需要猜測關係:
“…under my supervision at Vocus Tech from 2021 to 2023.”
這不是無關緊要的年份,而是讓評審知道這段關係是夠長、也夠深入的。
2. 刻畫具體成果,並量化價值:
“…reducing our team’s weekly reporting time by nearly 40%.”
只說「他很有效率」遠不如提供量化成果這麼有力。這種描述會讓人想:「哦,這個人真的能幫上忙。」
3. 跨部門溝通力的描寫自然不造作:
“…acted a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data team and creative leads…”
這裡不是一句「他有很強的溝通能力」,而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體現這項特質。
4. 結尾重點不只是支持,而是補充人格特質:
“…drive, clarity, and thoughtfulness…”
這三個詞選得漂亮──代表效率(drive)、邏輯(clarity)、人際或團隊合作的細膩(thoughtfulness)。
你是一位教授/主管/業界導師,需要撰寫一封推薦信,幫助某位學生或同事申請研究所。請根據以下問題逐一提供資訊,AI 將根據你的回答撰寫出一封結構完整、具說服力的推薦函,避免使用空泛陳腔,並強調真實經歷與觀察:
1. 申請資訊
他要申請哪個學程?學校名稱與學程名稱?
你希望推薦信主要凸顯哪些能力?(例如研究潛力、分析能力、跨文化溝通)
2. 推薦人背景
你的姓名與職稱(如:清大材料系副教授)
你目前的任教/任職單位與聯絡方式(可留空)
3. 與申請者的關係
你與他認識多久?互動的角色是什麼?(如課堂教學、專題指導、研究共事)
是否有具體的合作經歷可描述?(如:某項研究、專案、小組活動)
4. 申請者的表現與特質
他在你觀察下,有哪些明顯的優勢?(學術、研究、團隊、主動性、溝通)
請舉一到兩個具體例子(可量化更佳),呈現他的能力或特質
他與同儕相比,有何獨特之處?
5. 推薦立場
你是否願意「全力推薦」他?或你想使用較保守但正面的語氣?
是否願意提供聯絡方式供招生單位追問?(如願意,請提供方式)
AI 撰寫時請採用正式英文書信格式,內容需含以下段落結構:
開場介紹推薦人與與申請者的關係(建立可信度)
主體段落:依序描寫申請者的能力與特質,搭配具體例證
結語:強調申請者的潛力與推薦意願,結尾語氣需自然但具說服力
推薦信長度請控制在 400–500 字之間,風格自然、用字專業但不浮誇。避免使用套語如「excellent」、「outstanding」作為主詞開頭,優先以故事與觀察來說明。
選對人選:挑選對你有深入了解、且具備學術或專業權威的老師、主管或合作對象。
提前詢問:至少在申請截止前3–4週聯絡推薦人,給他們足夠時間準備。
說明背景:簡短清楚說明申請的學校/機構、科系、截止時間與推薦函用途。
提供素材:附上你的履歷、動機信、申請條件或其他能幫助他瞭解你優勢的文件。
具體說明期待:說明希望他能強調的特質或經歷,例如研究潛力、領導能力或學術成就。
表達感謝:語氣要禮貌且誠懇,強調你對他專業意見的重視與感激。
提醒截止日期:清楚告知推薦函繳交的具體時間與方式(例如線上表單或寄信)。
後續追蹤:在截止前一週禮貌提醒一次;事後也要記得致謝或回報結果。
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推薦函的寫作風格與重點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國的推薦函通常強調個人特質與潛力,而亞洲地區則可能更注重學術成就與紀律性。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撰寫出符合申請地區期待的推薦信。
研究所的申請材料裡,推薦函看似不起眼,實則往往成為關鍵的「轉折點」。它不是用來補齊文件清單的最後一張紙,而是讓招生委員看到——有人曾經親眼見證你的努力、你的思維方式,以及你與人的互動模式,並願意為此掛名背書。
而一封好的推薦函,不是堆砌華美辭藻,而是講出一個讓人願意相信的故事。有場景、有細節、有立場。甚至可以這麼說:它不是在「讚美」你,而是在「說服」對方——這個人,是值得被投資的未來人才。
所以無論你是寫信的人、還是等待那封信的人,都值得把這份文件看得比你以為的更重。選對推薦人、給足素材、明確溝通期待,這些都是你能控制的變數。掌握這些細節,就能讓你的推薦函,不只是推一把,而是打開門。
Jerome 是位有多年經驗的自由撰稿作家、數位行銷專家,目標通過提供準確有用的訊息來幫助學術作者發表作品。擅長SEO、內容行銷及社群媒體策略,致力於提升品牌在線上的能見度和互動。
您的日程安排,我們最關切 AsiaEdit 採用個性化的編修方法。
香港灣仔軒尼斯道99號
彰顯大廈 2101室
上午 9:00 至下午 6:00
(+852) 2590 6588
發布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