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英語影響您發表研究的機會!

如何製作學術海報:新設計增加你研究曝光度的10個技巧與秘訣(含學術海報模板與範例)

20 June 2025

學術海報技巧與秘訣

在每年各地召開的學術會議上,海報展示(poster session)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場面經常是人潮洶湧、討論熱烈。但說穿了,這種展示形式的體驗品質,往往不如它的理想那麼美好。

許多海報像是把論文原封不動搬上去,密密麻麻、可讀性差,觀眾看得吃力,發表者講得疲憊。你想交流、想吸引目光,結果卻變成防守式應對,不停解釋文字排版為何這麼擁擠。

但這也正是機會點:誰能突破這個格式的沉悶限制,把研究講清楚、設計做得好、互動自然,就更容易在這樣的會議中被記住。畢竟,學術交流不是在比誰寫得密,而是看誰說得動人。

傳統設計的困境

許多海報看起來更像是一面資料牆,而不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當參觀者在擁擠的會場中穿梭,面對這樣的展示,常常只來得及瞄一眼標題,然後默默走開。資訊再精彩,藏在字堆裡也沒人有力氣去挖。

對發表者來說,那種站在海報前「守台」、試圖用微笑掩飾落寞的情況,更是再熟悉不過——明明研究很有料,卻像是開了一家沒人光顧的展覽,久而久之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的東西真的沒人關心?

舊的傳統設計。source: How to create a better research poster in less time

關鍵問題:設計方式錯誤

傳統海報設計多半沿用前人模板,將論文內容直接複製貼上,缺乏創新與使用者思維。即使偶爾出現設計精美的「資訊圖表式」海報,也往往假設觀眾會花十分鐘細讀,與實際情境脫節。

事實上,參觀者大多只能在走動間快速瀏覽。

有效的海報設計原則

我們覺得設計應該像廣告看板,能讓人走過時就吸收到重點。因為⁠「完美不是無法再加東西,而是無法再減東西」,而好設計應該從最核心的資訊出發,逐步增加內容。

  • 像廣告看板一樣設計:在主視覺,海報應該能讓人走過時,五秒內抓到核心重點。設計時,先思考「如果只能放一件事,應該是什麼?」——答案通常是研究的主要發現。
  • 用簡單、明確的語言:研究顯示,平易近人的語言能更快吸引注意力。將主要發現用大字、顯眼顏色呈現(如綠色代表實證研究、藍色代表理論等),避免過度技術化。
  • 三欄式結構:主體、重點資料欄、摘要欄
    • 主體(Main finding):中央以大字呈現研究主結論、研究的發現是什麼
    • 重點資料欄(Quick facts bar):右側放置所有數據、圖表、細節資料的側欄,方便發表者在被問問題時快速查找和展示。類似於「備用資料」或「應對提問的資源」的概念
    • 摘要欄(Summary bar):左側簡要說明研究背景、方法與結果,方便參觀者自助閱讀。當發表者無法親自解說時,這個欄位能幫助參觀者快速自助理解研究內容
  • 漸進式揭露資訊:加入QR Code,連結至完整論文或海報,讓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參觀者可以自行取得更多資訊。
  • 保留互動與深入討論空間:好的設計不僅提升資訊傳遞效率,也保留現場討論與交流的可能性。

學術海報新設計

新的學術海報設計。source: How to create a better research poster in less time

Poster Session 是什麼?為什麼你應該爭取參加?

Poster session(海報展示環節)是一種常見於學術研討會、工作坊或公司內部研究活動的展示方式。參與者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專案、構想,製作成一張大型的圖文並茂海報,在現場張貼並進行互動式的介紹與討論。

現場通常是這樣的情境:

  • 每張 poster 有一位作者或團隊站在旁邊。
  • 其他與會者自由走動、駐足觀看、提問。
  • 像是「走動式簡報」,但更自由、不正式,適合深入交流與即興討論。

研究人員們在自己的學術海報前向路過的人介紹研究成果。雖然準備工作需要投入時間,但每次參與都讓人獲益良多。

你可以把 poster session 當成一場輕鬆但扎實的簡報訓練:距離近、互動多,還得隨機應變。跟正式簡報不同的是,這裡每一次提問都是臨場反應的機會,也讓你練習怎麼把自己的研究用最短的時間講得清楚又有吸引力。更棒的是,會有來自各領域的聽眾給你建議,這些意見往往能幫你補盲點、拓視野,對後續寫論文、改研究方向都很有價值。

還有一個常被低估的收穫:人脈。很多跨領域的合作、甚至未來找工作時的連結,其實都從一場 poster session 的聊天開始。別小看那些圍在你海報前的人,他們可能就是下一個邀你參加計畫的 PI、或是願意一起申請 funding 的新朋友。

10個學術海報製作訣竅與要點

1. 明確傳達重點

  • 在設計前,先思考你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發現是什麼。
  • 海報的主題與核心訊息要一目了然,讓路過的人能快速抓住重點。

2. 結構清晰、內容分明

  • 常見區塊包括:標題、研究背景、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謝與聯絡資訊。
  • 可以根據內容調整區塊,甚至用更有創意的標題或合併部分內容,重點是讓資訊流暢易懂。

3. 視覺設計與排版

  • 重要資訊應該在3公尺外就能看清楚。
  • 標題要簡短有吸引力,字數建議控制在300-800字。
  • 善用粗體、標題、編號、項目符號,讓內容一目了然。
  • 圖表、照片、色彩與字型要協調,避免雜亂。
  • 保持足夠的留白,讓海報不會顯得擁擠。

4. 精選字型與色彩

  • 選擇易讀的字型(建議無襯線字體),避免花俏字體。
  • 色彩對比要明顯,幫助重點突出,也方便視覺辨識。
  • 整體色調不宜過多,建議2-3種主色。

5. 圖像與資料呈現

  • 用圖表、流程圖、照片等視覺元素輔助說明,減少冗長文字。
  • 圖片解析度要高(建議300dpi),避免模糊。
  • 不要用大圖當背景,會讓內容難以辨識。

6. 內容簡潔有力

  • 文字越少越好,重點用條列式呈現。
  • 每個段落盡量1-2句話,避免大段落。
  • 你會在現場解說,不需把所有細節都寫在海報上。

7. 創意與互動

  • 可以加入QR code,讓有興趣的人掃描獲得更多資訊。
  • 若有餘裕,可設計互動元素(如小道具、摺頁、立體物件)吸引目光。
  • 不必拘泥於傳統模板,創意設計能讓你的海報更突出。

8. 校對與回饋

  • 完成後請同事或指導老師幫忙檢查內容、設計與錯字。
  • 也可請不熟悉你研究的人看看,測試易讀性與吸引力。

9. 印製與展示

  • 依照會議規定選擇正確尺寸(常見為48吋x36吋)。
  • 預留充足時間印製,並準備好展示用的工具(如圖釘、魔鬼氈)。
  • 建議攜帶電子檔備用,以防萬一。

10. 海報禮儀

  • 若不希望被拍照或上傳社群,可在海報上標示。
  • 若鼓勵分享,也可加上社群帳號或標籤。

學術海報模板與範例

文章提出的新式設計

模板連結:https://osf.io/6ua4k

其他類似傳統設計但注意簡單呈現要點的模板

模板來源:https://fourwaves.com/blog/how-to-make-a-scientific-poster/

附註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LinkedIn Weibo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Invoice Number

Invoice Number

If the current upload is a revision of a document previously submitted to AsiaEdit, let us know the original invoice number to ensure the most competitive quote.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We’d love to know how you discovered AsiaEdit so that we can better reach other authors like you in the future. If you heard about us/from us on multiple platforms, please choose the earliest you can recall. Choose “Returning client” if you’ve worked with us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