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英語影響您發表研究的機會!

實驗組對照組全解析:論文研究裡的雙主角

17 August 2025

在科學研究、行為實驗,甚至市場測試裡,總會看到兩個常客,實驗組與對照組。它們的存在,就像雙胞胎一樣,長得很像,但命運安排卻截然不同。實驗組會被「動手腳」,接受某種新方法或干預;對照組則維持原狀,安靜地待在原地,當作基準線。透過這樣的比較,我們才能判斷到底是新方法帶來了效果,還是只是碰巧發生了變化。

在行為經濟學的自然實驗、Causal Effects Model(因果效應模型)等方法中,這個雙組設計是觀察因果關係的核心工具。沒有它們,研究結果很容易被外部因素攪亂。

實驗組跟對照組怎麼分?

分組的第一步,是先鎖定研究的實驗變因,也就是你想要測試的那個關鍵條件。接著,研究者會將受試者或樣本隨機分配到不同組別,避免因背景差異、經驗不同而造成偏差。

在設計上,除了實驗變因之外,其他條件都應該保持一致,例如同樣的時間、相似的環境、相同的設備。這樣一來,任何觀察到的差異,才更可能來自實驗變因本身。

常見的分組方法除了隨機抽樣,還有配對分組(matched pairs),會先依照某些特徵如年齡、性別、學歷配對,再隨機分到不同組,讓兩組在關鍵特徵上更接近。

容易犯的錯誤包括沒有明確定義變因、分組過程中混入偏差、或是讓兩組在條件上出現不必要的差異,最後導致結果不具參考性。

對照組是控制組嗎?

多數情況下,對照組和控制組(control group)是同一件事,它們都指不接受實驗處理的那一組,用來當作比較基準。

不過,控制組還有細分

  • 正對照組(positive control):給予已知會產生效果的處理,確保實驗流程和檢測方法正常運作
  • 負對照組(negative control):完全不施加處理,觀察基線反應

在一些複雜研究像藥理學、心理學中,甚至會同時設置多種對照組,來更精確地過濾干擾因素。例如,測藥物效果時,除了安慰劑組,還可能加上一組使用市售藥的受試者。

為什麼要有對照組?

對照組的存在,是為了把干擾變因的影響降到最低。它像一面鏡子,讓研究者看清楚哪些變化是來自實驗處理,哪些只是背景雜訊。

這樣的設計也讓結果更可信,更容易被複製驗證。在統計分析上,不論是 t 檢驗、ANOVA(方差分析)、還是 Mann-Whitney U 檢定,都需要透過組與組的比較來判斷差異是否顯著。

沒有對照組,研究就像只有前後對比的自拍照,你永遠無法確定是燈光變了,還是自己真的變帥了。

實驗組對照組舉例

醫學案例

一種新藥上市前,必須進行臨床試驗。研究者會將病人分為兩組,實驗組服用新藥,對照組則服用外觀相同的安慰劑(placebo)。如果兩組病情改善的比例差異顯著,就能推論新藥有效。

行為經濟案例

想知道促銷標語能否提升購買意願?實驗組的消費者看到「限時 8 折」字樣,對照組只看到原價標示。比對兩組的購買率,就能測出標語的效果。

教育案例

要檢驗新教學法是否能提升學生成績,實驗組使用新教材與互動課程,對照組沿用傳統教材與講述式教學。最後比較期末考成績,就能看出差別。

在這些例子裡,兩組的條件盡可能一致,只差在是否接受處理。這樣的設計,讓我們能從數據中看見真實的因果訊號,而不是被雜音誤導。

實驗組對照組常見問答

Q1:實驗組跟對照組怎麼分?

A:先找出研究的實驗變因,也就是你想測試的那個條件,然後將樣本或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兩組。實驗組會接受這個變因的干預或改變,對照組則保持原狀。除了變因之外,其餘條件盡可能相同,這樣觀察到的差異才有意義。

Q2:對照組是控制組嗎?

A:多數情況下是的,兩者都指不接受實驗處理、用來當基準的那組。不過控制組還有細分,例如正對照組(用已知有效的方法檢查實驗是否正常運作)和負對照組(完全不處理,用來觀察基線反應)。

Q3:為什麼要有對照組?

A:對照組的目的,是排除外部因素的影響,確保差異是由實驗變因造成,而不是環境、時間或偶然事件。它能讓研究更有說服力,也能用統計方法判斷結果是否顯著。

Q4:對照組一定要「什麼都不做」嗎?

A:不一定。雖然負對照組是不做任何處理,但在某些研究中,對照組可能會接受另一種既有方法、假處理或標準流程,目的是作為比較基準,而不是完全空白。

Q5:只有科學研究才需要實驗組和對照組嗎?

A:不是。行銷活動、使用者體驗測試、教育方法評估,甚至飲食計畫,都能用這種分組方法檢驗成效。關鍵在於分組設計是否嚴謹,變因是否單一可控。

附註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LinkedIn Weibo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Invoice Number

Invoice Number

If the current upload is a revision of a document previously submitted to AsiaEdit, let us know the original invoice number to ensure the most competitive quote.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We’d love to know how you discovered AsiaEdit so that we can better reach other authors like you in the future. If you heard about us/from us on multiple platforms, please choose the earliest you can recall. Choose “Returning client” if you’ve worked with us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