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英語影響您發表研究的機會!

《Nature》期刊整理:有哪些期刊?如何看和訂閱?

17 August 2025

在科學期刊的世界裡,《Nature》一直是那座難以忽視的燈塔。它不只是一疊厚厚的論文,而是科學界每週都在更新的「前沿觀測站」。

無論你是研究生、資深學者,還是對科學抱有熱情的讀者,只要想了解最新的研究趨勢,《Nature》往往是起點也是指標。

要讀《Nature》,從哪裡開始?

許多人第一次聽到《Nature》時,想到的是「那不是要付費、很難看的期刊嗎?」事實上,它的入門門檻比想像中低。

最直接的方式,是到官方網站 nature.com 註冊帳號,部分文章可以免費閱讀。若你的學校或研究機構有訂閱,就能透過校園網路或資料庫(像是 Web of Science、Scopus)下載全文,甚至查到過去數十年的資料。

對於沒有機構資源的人,也可以利用公共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有些圖書館不只提供線上查閱,還能幫忙申請館際互借。

當然,也要注意,不是每篇文章都是免費的,有些需要訂閱或單篇購買,但在資訊爆炸的今天,找到替代的開放版本並不難。

《Nature》旗下的龐大期刊家族

《Nature》不是單一本雜誌,而是一整個期刊生態系。

研究型期刊是它的核心,例如《Nature》本刊、《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各自聚焦在不同領域的原創研究。

綜述型期刊像《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Nature Reviews Chemistry》,則專注整理與分析領域內的重要進展,對想快速掌握全貌的人來說非常實用。

還有開放獲取的《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tific Reports》,可以讓任何人免費閱讀全文。

別忘了 npj(Nature Partner Journals)系列,與各專業機構合作出版,涵蓋從太空科學到社會科學的各種主題。

換句話說,《Nature》的版圖已經跨足生命科學、物理、化學、醫學、社會科學等幾乎所有科學領域,像是一座龐大的知識圖書館。

幕後的故事:一本《Nature》是怎麼誕生的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能在《Nature》發表,就像是拿到科學界的奧斯卡。」

Nature Portfolio 旗下目前有 40 種研究型期刊和 26 種綜述型期刊。錄用率不到 7%,意味著每一篇刊出的文章,都經過層層把關與嚴苛的同儕審查。

它的文章引用率極高,不只是學界參考,更可能影響產業、政策甚至大眾觀念。

編輯團隊對學術誠信的要求近乎苛刻,並鼓勵作者與讀者參與更廣泛的學術社群互動,讓科學不只是發表完就結束,而是持續對話。

《Nature》 vs. 《Science》:誰更適合你?

在 Reddit 的學術討論中,這個問題經常出現。許多學者認為,《Nature》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權威性更高,而《Science》則在物理科學與跨領域研究中更具影響力。

至於要不要自己訂閱,大多數人建議直接利用學校或機構資源,因為個人訂閱費用不低。

如果你的目的是科普閱讀而非研究發表,其實《New Scientist》、《Quanta Magazine》這類媒體會更輕鬆易懂,而且價格更親民。

閱讀《Nature》的三個好處

  1. 這是接觸全球最前沿科學成果的最快方式。當某個領域有重大突破時,《Nature》往往是第一個報導的地方。
  2. 它能讓你學到頂尖研究的設計思路與論文寫作技巧。從摘要到結論,每個細節都經過精雕細琢。
  3. 它能幫你培養科學思維與批判能力,因為閱讀的過程不只是吸收,更要質疑與驗證。

讀者要注意的細節

雖然《Nature》的文章比一般專業期刊更精簡,但仍然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才能完全理解。對於跨領域的讀者,適度查找背景資料是必須的。

此外,雖然網路上流傳許多非官方下載來源,但這些方式涉及版權風險。若可能,還是透過合法管道取得。

最重要的是,把閱讀和自己的研究或興趣結合起來,不要只是「讀過」,而是思考「能用在哪裡」。

從閱讀到行動

如果你剛開始接觸《Nature》,建議先選擇一到兩本和自己最相關的期刊,建立固定追蹤的習慣。

不需要每篇都看完,但可以定期瀏覽目錄,挑出關鍵文章細讀。

等你習慣了它的節奏,就能進一步參與學術討論、甚至考慮投稿,把自己的研究送上這座科學舞台。

《Nature》不只是知識的來源,它更像是一扇窗,讓你看見世界在科學層面的最新變化。當你開始懂得善用它,你就不只是讀者,而是科學對話的一部分。

附註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LinkedIn Weibo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Invoice Number

Invoice Number

If the current upload is a revision of a document previously submitted to AsiaEdit, let us know the original invoice number to ensure the most competitive quote.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We’d love to know how you discovered AsiaEdit so that we can better reach other authors like you in the future. If you heard about us/from us on multiple platforms, please choose the earliest you can recall. Choose “Returning client” if you’ve worked with us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