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論文時,很多人把重點放在研究結果或討論,卻忽略了方法論的價值。方法論不只是「寫寫研究怎麼做」而已,它決定了研究的可信度、可重複性,以及讀者是否能被說服。可以想成,方法論是「道」,方法是「術」。沒有清楚的方法論,研究就像一棟缺乏鋼骨的建築,外表再漂亮也禁不起推敲。
方法(Method)關注的是「如何做」,它是具體的技術、工具或步驟,例如訪談、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方法論(Methodology)則是關注「為什麼這樣做」以及「選擇什麼做」。它探討研究背後的邏輯、假設與原則。
想像你要切一塊肉,方法論決定你要用廚師刀還是電動切片機,並解釋為什麼選這個工具;方法則是實際的切法與動作。
案例示範:
假設你的研究是探討青少年運動習慣與心理健康的關聯。
好的方法論不是隨意堆砌技術,而是有邏輯地建構。從系統思維的角度,事物可以分成多個層次:現象、表象、要素、關係、結構、規律、思想、元認知。這套思路同樣適用於方法論。
一個完整的方法論可以包括:
在研究中,方法論扮演多個角色。它讓研究方向與目標保持一致,避免過程中偏離主題。它幫助研究者在面對未知問題時,能迅速判斷應該用什麼方法。同時,它能降低錯用工具的風險,確保研究過程有理可循,也讓讀者能在需要時複製你的研究。
案例示範:
如果你在探討疫情期間的消費行為變化,方法論會告訴你為什麼選擇比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而非單純的橫斷面調查,因為你需要捕捉變化的時間性。
研究方法論可以分成三大類:
選擇哪一種取決於你的研究問題與可用資源。
方法論章節不是列清單,而是要說服讀者你的選擇是合理且最佳的。內容可包含:
案例示範:
假設你研究咖啡因攝取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你的方法論可以先解釋為什麼採用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再說明如何控制飲食變因,以及為什麼測量心率與反應時間是合理的表現指標。
在管理學,科學管理學派的方法論會傾向於量化指標和流程優化;行為科學學派則強調觀察與心理分析。
在社會科學,方法論可能指引你選擇深入訪談來理解社會現象,而自然科學中,方法論會重視實驗設計與數據建模的嚴謹性。
方法論不是附屬在研究旁邊的裝飾,而是貫穿整個研究的思維骨架。它讓你的研究不只是「有做」,而是「做得對、做得好、做得有說服力」。掌握方法論,等於掌握研究中最核心的策略選擇權。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香港灣仔軒尼斯道99號
彰顯大廈 2101室
上午 9:00 至下午 6:00
(+852) 2590 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