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這三者想成層級與範疇不同的概念,有點像「大圈裡有小圈」的關係:
不完全一樣,但兩者常常會重疊。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指的是研究設計從現在出發,追蹤研究對象一段時間,觀察未來發生的事件與結果。例如:先記錄一群人的生活型態,再追蹤他們是否發生特定疾病。它的重點是「從現在往未來看」。
世代研究(cohort study)則是以一群有共同特徵的人(世代,cohort)為研究對象,追蹤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的健康狀態或其他結果。世代研究通常可以是前瞻性的,也可以是回溯性的(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從過去已經存在的資料往後追蹤)。
所以可以說:
實證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指的是以實際觀察、數據或實驗結果為基礎,驗證假設或理論的研究方式。它關注「實際證據」而非純理論推導,強調從現實資料中得出結論。
這種研究可以用各種方法取得資料,像是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現場觀察、實驗數據、或使用公開資料庫。重點是,結論必須能夠被他人透過相似條件驗證或重現。
一個典型流程大致如下(但不同學科會有細節差異):
實證分析(empirical analysis)是指利用實際數據對假設或理論進行檢驗的過程,屬於實證研究的核心步驟。例如:
它通常使用統計模型、實驗設計或資料探勘方法,強調「從資料中找出可驗證的因果或相關關係」。
實證型論文大致可以分為幾種:
世代研究(Cohort Study),又有人稱為隊列研究、群組研究、追蹤研究或梯次研究,是醫學、社會科學、精算學、甚至生態學中常見的一種縱向研究設計。它的特色在於選定一群有共同特徵的人,長期觀察其變化,分析特定風險因子與疾病或其他結果之間的關聯,進而推估因果關係。
世代研究的核心,就是對特定族群進行追蹤與比較。研究對象通常是同一時期具有相似經歷或特徵的人,例如同齡層、同一出生年代、居住在相同環境,或曾接觸相同風險因子(像是藥物、疫苗或污染物)。這樣的群體被稱為「世代」或「隊列」。
研究人員會根據受試者是否暴露於某種風險因子,分成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然後在一段時間內持續追蹤兩組的健康狀況變化,最後比較疾病發生率、死亡率等指標。
世代研究有前瞻性與回顧性兩種形式。前瞻性研究是從研究開始之後一路往前追蹤;回顧性研究則利用既有資料進行分析。不論類型,都強調時間順序與事件發生的因果鏈條,這使得世代研究在建立因果推論時格外有價值。
設計世代研究時,常見步驟包括:
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來研究高發生率的疾病,或評估特定環境暴露對健康的影響。它能直接觀察因果路徑,並計算發病率、死亡率以及相對風險等關鍵指標。
優勢
限制
綜合來看,實證研究像是一個大框架,涵蓋所有以證據為核心的研究設計;前瞻性研究則是其中一種重點放在時間軸延伸至未來的策略;而世代研究則進一步鎖定具有共同特徵的一群人,追蹤其變化以探索因果關聯。
理解這三者的層級與差異,不僅能幫助研究者在設計研究時精準選擇合適的方法,也能避免概念混淆導致研究方向偏移。
對學術與實務而言,清楚界定研究類型與設計邏輯,是產出可信且具應用價值成果的重要基礎。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香港灣仔軒尼斯道99號
彰顯大廈 2101室
上午 9:00 至下午 6:00
(+852) 2590 6588